黑色素想必大家都聽過,但是對于黑色素瘤卻有點陌生。黑色素瘤其實是一種惡性皮膚腫瘤之一,常見于皮膚、黏膜、眼脈絡膜等部位,其中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是成人最為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,一年存活率僅為15%。
(指導醫生: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 眼三科主任醫師 王建榮)
1.左眼看不清,發現眼內腫瘤
56歲的張女士,20多天前,出現左眼視力模糊不清的情況,還伴有眼紅、眼睛痛、腫脹等癥狀。起初她并不在意,直到后來眼睛越來越不舒服,情況一直未見好轉,這才趕緊前往醫院檢查。
首先,通過眼科專科檢查視力發現:“左眼,指數/眼前,混合充血,角膜透明,前房深淺可,虹膜表面新生血管,瞳孔圖直徑約3mm,對光反應正常,晶體密度高,玻璃體混濁,余窺不清,左眼眼壓25mmHg”。
而后通過眼科B超檢查發現,張女士左眼側球壁出現異常信號,確診為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。
2.腫瘤體積較大,醫生建議進行眼球摘除術
檢查結果出來以后,王建榮醫師與其他4位醫師便針對張女士的病情展開緊急討論,鑒于患者的病史以及臨床表現,且腫瘤體積較大,視功能基本喪失,患者各項輔助檢查已完善,血糖及心肺功能基本正常,符合手術條件。
醫生便提出需進行左眼眼球摘除術,在局部麻醉下,于12月15日順利完成手術,張女士生命特征穩定。
術后第一天,張女士表示眼部出現輕度疼痛,但第二天未出現不適,結合病人手術情況各方面表現良好,恢復穩定,便順利出院了。
術后,張女士一直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左眼(左氧氟沙星眼水、醋酸潑尼松龍眼水),一日四次,同時每晚用典必殊眼膏點眼一次。同時醫生建議患者需注意眼部衛生,切勿揉眼,一周后再次復診。
一、脈絡膜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?
作為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,脈絡膜黑色素瘤的發病率,僅次于視網膜母細胞瘤。該病的發病因素是多方面的:
1.日光暴曬
長期的日光照射,紫外線對眼部會形成灼傷,會進一步導致基因的突變。臨床上,因紫外線灼傷而發病的患者,眼部集中發病的部位,都是此前間斷性遭受日光暴曬的位置。而沒有遭受暴曬的部位,病灶呈分散分布。
2.內分泌因素
細胞活動周期產生變異,其信號傳導通路對脈絡膜黑色素瘤的生成有促進作用。
3.遺傳因素
臨床上,針對4500例脈絡膜黑色素瘤患者進行家族調查,發現有27個家族共56人患本病,0.6%有家族史。該病患者體內部分染色體丟失及變異,與黑色素瘤的發生直接相關。
在日常生活中,長期戶外工作、長期接觸可能致癌物質的群體、有過眼部外傷的群體、惡性腫瘤病史的群體、中老年群體、虹膜色澤淺容易曬黑的群體、有家族病史的群體,發病的風險相比其他群體要高一些。
二、眼睛出現這5種異常,警惕脈絡膜黑色素瘤
該病的發病部位位于眼底以及周邊區域,病變早期無自覺癥狀。如果發病的區域位于眼部的后極部位,患者會出現下述一些癥狀。
視力減退:無論患者發病前是否近視,在發病階段,患者視力自訴比之前有明顯下降;
視野缺損:病變對眼部視神經的影響,患者視野出現缺損而不能完整展示;
視物變形:患者所看到的事物出現扭曲變形的情況,隨著癥狀的加重,此種情況也會加重;
眼前黑影:患者看東西眼前經常有黑影,而且癥狀有持續性;
色覺改變: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,患者所看到的東西也出現了改變,過去正常的顏色都出現了嚴重的色差。
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,如果不及時治療,患者的眼部會出現脹痛,視力會進一步下降,因為瘤體的壓迫,晶狀體、虹膜被腫瘤推向前,阻塞前房角,引起房水循環障礙,眼壓升高,會發生繼發性青光眼。
除了嚴重的失明風險之外,腫瘤的繼續增大會侵犯到鄰近組織,如果出現了血行轉移,癌細胞則會向全身擴散。
所以,眼部一旦出現諸如視力下降、眼前黑影等不適癥狀,要盡早到醫院檢查診治。延誤治療,不但會面臨失明的風險,還要面臨腫瘤擴散的風險。
延伸閱讀:皮膚上長的痣,是黑色素瘤?
黑色素瘤除了會在眼部造成嚴重的危害之外,還會在身體的其他區域給健康帶來威脅。比如皮膚表面的黑色素瘤,就非常容易和普通的色素痣混淆。雖然兩者看起來都差不多,但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。
外觀形狀:
普通的色素痣形狀以圓形為主,而且從痣的中間看,具有對稱性。而黑色素瘤的整體形狀往往不規則,因此也沒有對稱性。
邊緣界限:
普通的色素瘤邊緣部分是光滑的,而且和周圍的皮膚界限分明。黑色素瘤的邊緣部分模糊不整齊,有的還呈現鋸齒狀改變,滲入到了周圍正常的皮膚組織。
直徑大小:
普通色素痣直徑小于5毫米,而且大部分都小于3毫米,并且性狀穩定,幾乎不會發生任何改變。黑色素瘤的直徑大于5毫米,而且在短期內能明顯感受到其在不斷的擴大,對周圍的正常皮膚組織有滲透性和侵略性。
顏色:
普通色素痣的顏色一般是黑色或者棕色,而且色澤單一。黑色素瘤的顏色則呈現多樣化的態勢,有灰色、藍黑色、棕色摻雜其他顏色、白色以及粉色等等,色澤不單一,呈兩種或者多種顏色摻雜的態勢。
日常生活中,應該對身上的色素痣加以留意,尤其是那些近期出現、形狀和顏色有明顯差異的痣,更應該提高警惕。